资讯 · 信息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重医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医故事  >  正文

战疫重医人㉜丨李静:战疫前线的“心灵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0-04-16阅读量:[]




在这场重大的疫情危机面前,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投身战场,勇敢逆行。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李静,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她为患者、一线医护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援助,坚持45天未曾停歇。在她看来,这不是简单的心理咨询,更像是一场“心灵急救”,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终将迎来胜利”





 一堂特殊的战疫主题课  


3月25日晚,一堂名为“战疫亮光行动”主题课——奋战在支援武汉前线医务工作者的战疫工作直播报告会,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团委官方账号开启直播。


直播间里,正在武汉抗击疫情前线的李静为广大团员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主题团课。李静从“前线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工作——以我医疗队为例”和“我所在的医疗队90后医务工作者的援鄂工作”方面生动讲述战疫前线工作。



讲到奔赴在前线医务同事们的牺牲、奉献,动情之处,李静几度落泪。同学们纷纷留言鼓励,满屏“老师不哭”“老师加油”“中国加油”等字样,令人振奋,鼓舞人心。


直播后期,李静与屏幕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聊起了家常,还教授起“如何在疫情期间如何正确洗手”。


这场近2个小时的直播报告会,观众同时在线收看最高人次达1.7万,“主播”圈粉无数,后台评论区留言超5000条。


作为一线人员,我希望可以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前线医务人员正在为抗击疫情奋力拼搏,以此来激励和鼓舞他们”李静说道。


其实,就在直播开启前不久,李静才刚刚结束一天紧张而繁忙的工作。2月13日,她随队上阵,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应急救援现场,都留下了她奔忙的身影。“心理援助是战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战胜恐惧是战胜疫情的第一步。”这次,李静的战场是武汉。


出征前的李静


在病区,她和医疗队积极战疫,发挥专业所长,帮助一批新冠肺炎患者从绝望中摆脱出来,重新燃起战胜病魔的斗志,不仅身体得到痊愈,心理的“病毒”也被“赶跑”。



 呵护患者心灵  延续生命希望  


在疫情防控的期间,心理疏导很重要。“给同行的队员心理干预,为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疏导,给情绪不好的患者心理治疗…我可以做的有很多,我要和大家一起战斗。”李静坚定地说。


2月15日,一名5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在胸闷了三天后,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治疗。入院时,这名患者血氧饱和度96%,呼吸问题并不明显。然而,2月20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困难,不得不使用鼻导管吸氧,护理等级也由二级升级为一级。


29日,这名患者精神接近崩溃,并拒绝抽血和使用面罩吸氧。护士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李静。当晚,李静拨通了他的电话——


“您是……吗?”


“是。”


“我们都知道您身体很不舒服,又睡眠不好,烦躁,很痛苦。我们想把您治好!”


“您现在还有办法挺过难关。我们团队为您研究了好多天治疗方案,现在需要用一个特别好的治疗方案,给您用一种药。用这个药之前,需要抽血做检查,现在每一分每一秒对于您来说都至关重要,您一定要配合。”


“我真的能治好?”


“是的,绝对可以的!”


“您的情绪可能占了缺氧的40%了,您现在紧张绝望会加重血氧消耗量。第一件事情,听我们医生的,我们要给您吸氧就吸氧、检查就检查;第二件事情,要改变吸气的方式。”


“好,我听你的。”


经李静耐心劝慰,这名患者终于同意抽血,继续接受治疗。第二天,他再度出状况,把面罩取掉了,李静又赶紧给他打电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三天,李静到病房去看他。


“您需要好好配合医生的哦,您不配合他们就要给我讲,他们给我讲了我就要打电话过来批评您的哦。”


随着情绪好转,治疗效果逐步显现,这名患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并有了赏樱之约。


“希望您明年到武大去看樱花。”


“我们小区就有很多樱花,打开窗户就能看樱花,卧室外面就是一片樱花树。”


“那好!明年,邀请我到你们家去看樱花。”


“好,一定。”


3月17日下午,这名患者转到别的医院去了,临走前,他专门给李静打电话告别。“由于这些患者缺氧的成分里面心理因素占得比较多,因此做心理危机干预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需的,我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一份力,挽救更多的人。”李静坦然地说。


李静和战友们

这天,病区里一位患者牵动着大家的心。这是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由于病情原因需要立即住院,但患者本人非常焦虑,拒绝住院。在大家的劝说下住进病房后,他又拒绝吃饭,拒绝睡觉,甚至还有想跳楼自杀的冲动。


“这是重度焦虑的表现,我马上对他展开了心理干预和治疗,欣慰的是,通过努力,他最后主动吃饭睡觉,也接受治疗了。”说到这儿,李静露出了笑容。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李静开展了30余人次一对一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完成了100余人次电话、微信、视频心理咨询,举办了6场线上心理讲座。“病人心病解除了,治疗会更有效。心态是‘第一免疫力’,也是最好的‘疫苗’。”李静说道。



 用“心理疗法”  驱逐患者“心魔”  


2月25日,由重医附一院援助武汉医疗队牵头的“圆梦睡眠心理联合干预工作组”顺利举行了第一期巴林特小组活动。


小组主要为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和睡眠障碍干预,共有九名一线护士参与活动,李静是这项活动的主持者。“面对灾难,很多人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通过心理治疗加速整体康复十分重要。”


圆梦睡眠心理联合干预工作组

战地巴林特小组宣传海报


“我还有个2岁的孩子,我不想自己有什么事情。”李静遇到过一个40多岁的病人,在聊天中,她获悉,这位病人怕在医院被重症病人传染,整天不吃不喝不睡,无所适从。


  “家里有那么乖的小宝贝,回去很容易传染给家人,这个你肯定也不愿意看到……”李静一方面耐心地听,一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开导,“同病房的都是新冠肺炎,不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


  几天后,病人的心结总算打开。“对于这类病人的疏导,绝不是站在病人床边喊喊口号那么简单,要打消跟病人的距离感,要跟病人有亲切感,我们所说的话才能让他们觉得暖心。其次,要用专业、通俗的解释让病人了解疫情,很多时候老百姓都是因为专业知识不懂才造成的害怕、焦虑和恐慌。”李静说。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李静和小组成员同病区医生一起,为患者进行了联合查房、综合干预、身心同治。“我们建立三级或二级心理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心理交班制等,对患者进行各项风险评估,给中度及以上失眠、焦虑、抑郁患者进行精神专科药物+心理治疗。”同时,她还与团队一起开展了线上公益科普宣传、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


战疫期间,李静剪掉了多年的长发

李静(右一)和战友


在这场“心理战疫”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在发生。在战疫日记里,李静这样写道:“2015年尼泊尔地震救援的时候,我在简陋潮湿的帐篷里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如今“援鄂行动”就是组织检验我党性的试金石。我会用我所学,尽我所能,去做温暖患者心底的暖阳。


身体的疲惫没有让李静停下脚步,从2月13日奔赴武汉,到3月29日平安回家,整整45天,她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全身心地投入到心理援助工作中。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她这样的心理工作者,耐心地倾听与解答,帮助病人摆脱心灵的阴霾,为大家筑起一道坚固的心理防线,我们才能安心、幸福地享受疫情结束之后这个花开满枝的春天。



来源:新华网 上游新闻  重医大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公众号

编辑:涂念

排版:涂念